思念還諸天地

直到現在,我依然清晰地記得每天、每天縈繞在我心頭的,那種近似悲傷的幸福感。  ── 堀辰雄,《風起》。

說來好笑,現代人的我們何其忙碌!甚至當遇上自己的師友亡故跟忌日,一時片刻的恍惚、悲傷後,稍醒時只會荒謬地想到,啊!行事曆裡沒有空位可以放置自己的悲傷與哀悼;縱使勉強擠出時間去參加喪禮跟追悼儀式,也沒人在乎我們的悲痛靈魂,步調走得較慢,一切還是要照表操課。真是我們的悲哀! 閱讀全文〈思念還諸天地〉

照會自己的陰影

這世上存在著另一個我們自己,我們不認識他,卻深受他的影響;他沒有形體,卻熟知我們的祕密、脆弱和壞勾當,掌握顛覆我們的一切力量;他如影隨形存在,叫我們害怕、抗拒、失常,他是我們,自己的陰影。 閱讀全文〈照會自己的陰影〉

慢慢療

現代醫療是怎麼走到今天的「見病不見人」、「文件表單填不完」跟「追求利益極大化」的「快速醫療」?讓我們跟隨資深醫師Victoria Sweet,從業20多年的經驗反省故事,來思索相關議題。 閱讀全文〈慢慢療〉

釀傷痛為成長之禮──變成好喝的酒嗎?

前陣子我把保羅.科爾賀的小說「偷情(Adultery)」讀完。女主角30出頭,擁有人人羨慕的丈夫、家庭、工作跟大把花用的錢,但她一點都不快樂,整天懷疑自己的心,隨時要碎裂開來。

她心底明白,困難可以對先生說、找心理師談;但只有她自己知道:「我的心破了個無法命名的大洞,我隨時可能被吞噬殆盡;我這看似人人羨慕的生活,過起來卻如此空虛可怕!」

困難是個古老的工具,可以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本質。(註1) 閱讀全文〈釀傷痛為成長之禮──變成好喝的酒嗎?〉

打小孩博物館

注意:本文為輔導級文章(簡稱「輔」級):成年前未被打過者不宜觀賞,心胸不夠開放者需父母或師長輔導觀賞。

上週末我騎腳踏車,在玉里的田園小路間晃蕩,突然間腦海閃入自己小時候被打的各種回憶;順著這條記憶線道騎下去,我發現自己從幼稚園到國中,「被打的資歷」還算完整,但總覺得心情跟表妹有次傳給我的訊息相近;她說:「以前也是這樣莫名其妙跟你們這些哥哥一起被打,現在還沒撫平年幼的傷口。」

於是我想跟在克羅埃西亞的Olinka Vištica、Dražen Grubišić倆人創辦的「失戀博物館(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)」後,以其「等待被看見、感受到安慰」,「分享傷痛、悲哀、勇氣跟幽默」,以及「填補心碎,療癒傷心」的精神,來舉辦一場發自玉里的個人回憶文字版的「打小孩博物館(Museum of Broken Hearts)」。

歡迎進入這間「看別人,想到自己」的「打小孩博物館」。本館免門票費,建議帶包衛生紙為自己的傷心處擦眼淚。我保證你讀文章時不會有人打你;爆米花、飲料請自備。 閱讀全文〈打小孩博物館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