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護青春風暴

「青春期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時期。」河合隼雄如是說。

的確如此,回想我們的國高中時期,不也是青澀的身心開始進入巨大蛻變嗎?外觀上,我們有春湧的賀爾蒙帶來的第二性徵的生理變化,跟對性懵懂的探索崛起;相應的心理調適也很艱難,我們不能再待在往日的孩童世界,得開始跟同儕練習「自立」,學習克服青春期的各種挑戰。

他指出:「轉大人是個辛苦、痛苦又不確定性高的歷程。」此時青少年會經歷從生理到心靈深處強力湧現的陌名衝動。他們不但未能充分理解、把握發生在自己身心的巨大變化,也很難用語言表達自己;故他們會引發與自己內心問題相對應的外部事件作為表達。

河合隼雄說:「他們逃學、戀愛、自殺……,其實只是想轉大人,而非故意讓大人痛苦煩惱。」

他建議當青少年「出事件」時,先不要立即斷定他的行為,或陷入找錯誤責備的舉動,而是試著將這行為當成溝通的手段,去思考年輕人想透過這個行為傳達什麼訊息?這才是具有建設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,我們也才能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回應好?

當大人可以採取非責備,而是認真傾聽、理解他的態度時,青少年就不會一直陷在悔恨或對抗的情緒中,內心也能擁有某些正面意義,能儘早重新站起來。

他指出,青春期孩子一般有的逆反心理,我們應該理解,這是孩子想要尋求自立的必要抗爭;他們會有強烈的反抗權威、否定既有觀念、追求變化、尋求創新,跟容易放大對成人世界的否定感,都是為了長大成人,所要進行的反覆嘗試。

從象徵意涵來說,長大成人,就是個體得一次次跟他人及社會,一次次歷練關係衝突到重生的整合過程。

「各位必須知道,老師也好、上司也好,只要打算認真指導年輕人,就存在著『被殺』的風險。馬虎的態度不僅無法成功,有時甚至只會對彼此造成極難復原的傷害。教師與指導者必須知道,只有讓年輕人(象徵性地)殺了自己,(並再次與其關係重生)才是真正的指導。話雖如此,輕易就被年輕人殺死也沒有意義,有時也必須給予年輕人死亡(象徵性地),無論如何,彼此之間都必須真刀實槍的對決。」

「這般具有深刻意義的對決,並非為了贏過對方,而是為了彼此成長;擺出對決的姿態時,面對的不只是對方,也是自己的內心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── ──河合隼雄《轉大人的辛苦》

我跟學生「對決」的經驗:

今天是連假前的最後一天上課。鐘響時,只見學生還在座位上玩牌,我請他們收拾、準備上課。由於這是高中小班學生的「生命教育與生涯發展」課,我選擇以小團體方式進行。

一開始,我讓大家講當下感覺。有人說天氣悶熱想要放假,有人提到這次段考沒考好,希望能猜好一點。接著我以即興劇的「九句故事接龍」,引導他們透過團體遊戲來傾聽彼此的生活安排,想藉此引發本次的課堂主題:「檢視並計畫自己的日常生活」。

這過程學生能彼此分享,但不時會過分玩笑,我不時得出來煞車。下課前,我讓每位學生說自己近期想從事的小改變,娜娜(化名)坐在我旁邊,她一直搖頭說:「沒有、不會、不知道。」其他人說完又回到她。

鐘響了,她說:「講這沒有意義!」當我試著跟她討論時,她顯得很生氣,拿了書包轉身就走。我當下跟其他學生簡短討論剛才發生的事。同學提到:1. 這樣的分享是沒用的,除非我們想改變。2. 既然做不到,為何要說呢?3.你不認識她,你對她的心情了解嗎?

河合隼雄先生會如何看待我遇到的「青春風暴」?

他認為多數青少年必然會經歷一定程度的成長風暴,而「從旁守護」青少年安然度過「各式難關」,是身旁大人的重要任務。他說別以為幫助孩子是輕鬆的事,「從旁守護孩子」其實很困難,有時甚至是痛苦的事;因為輔導者得贏取孩子的信任,為其投入真實的情感、努力思量,還可能未見回報,怨懟先來。

他認為,我們要有為了守護青少年而不被喜歡的心理準備。他說當青少年犯錯時,成為他們溫柔又堅定的安全屏障,甚或表現出毫不動搖的嚴厲姿態,這其實是對他們的保護。當你帶著投入的關切跟青少年對決時,你們之間會發生真實的生命交流;縱使青少年不喜歡你,他也難以否認你的關懷跟付出。

他強調大人要知道自己的態度對青少年有舉足輕重的影響。若我們能以「不迴避問題」、「真誠的情感投入」跟「溫暖而長遠的眼光」來觀察、理解、欣賞、陪伴跟守護青少年,我們的此般態度將有機會轉化青少年的破壞性能量,帶出較有建設性的改變契機。

他說,重要的是讓真實的情感交流及對話持續發生,如此不間斷地關係衝突跟修復的發生,會使彼此都成長。他也提醒我們不用急於「教導」,有時候等孩子「自行長大」,一切要有效得多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