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床心理師實習生

選擇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,我們要付出多少代價?如果一開始我們就知道代價高低,我們還會勇敢踏出追夢的步伐嗎?

就我而言,如果我一開始就知道成為一名心理師,得如此過關斬將,讀完大學還得考取錄取率平均不到5%的碩士學系(此為六年前的國立大學數據,近年的平均錄取率已較為提升),花兩年時間修完考照必備的21學分,完成一整年的職場實習,在其間或之後寫完論文,最後通過國家高等考試,考取諮商或臨床心理師執照,開始投入就業市場尋找相關工作,領取一份唉!以「投入」跟「產出」相比,CP值並不高的月薪(平均約四萬上下)。

但這樣的「如果」,對於七年前正在好用力K書,六年前開始修讀碩士學程,四年前開始進入職場實習,三年前花一整年的時間寫完論文,兩年前開始投入趨近飽和的心理師的就業市場的我來說,幾乎是不存在的試想。原因是彼時的心理師頭路的公開資訊,遠不如近年來的豐富、多元;我和同儕多要靠自己、靠彼此共享的資源來摸索上路。

即便進入就業市場近兩年的我,還是感到在這個行業裡,仍舊有太多的「內部情況」跟「外在處境」,是沒有現成、充分且整理好的資訊,可供興趣者、新進人員或同儕共享。這也是我想要書寫、記錄自己作為台灣的心理師的實務經驗的原因。正如馬奎斯說的:「世界太新,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,必須伸手去指。」

是的,心理師法在台灣不過邁入第17年。「心理師」還是一個尚未被我們社會充分理解、定位跟應用的專業領域;目前在「大眾的接受度」、「相關執業法令」跟「工作者的職責跟福利制度」等面向,都還有很大的健全空間!希望我們台灣的心理師可以一起攜手合作,把我們的工作願景,一一指明、踏實奮鬥出來,讓我們的專業貢獻能獲得完整發揮並獲取合理的安身薪晌。

這篇文章想要介紹的是「臨床心理師實習生」,我後知後覺的經驗分享。

上路啦!

過往許多學弟妹在上路前會來問我:「你是怎麼確定要當一名心理師的?我要選諮商或臨床組?選哪間學校比較好?」我總是回答他們:「請先回來誠實面對你自己!」

以我為例,我是大學提前半學期畢業後,跟家人爭取到一年的空檔年(Gap Year),一邊打工賺自己的生活費,一邊去慈濟大學旁聽余德慧教授的課,慢慢搞清楚,自己想要深入心理學的學習;既然「理論心理學」對我的生活一點都不受用,我便想要踏入「實務心理學」的領域。

一開始,我對於「諮商」跟「臨床」的區分,其實是一知半解,只想都與人工作,我不想學那麼多的病理學知識,就來考「諮商心理師」好了;經過一年的推甄跟筆試的勞民傷財的努力奮鬥後,我發現自己並不具有「推甄」的優勢條件,筆試雖有考進前10%,甚至有間公立學校只差幾分,但最終還是沒有擠進這道窄門。

低落一陣後,我只能慢慢重整旗鼓,面對我的人生挫敗。我繼續旁聽余德慧教授的課,老師也漸漸讓我參與他們的研究活動,後來成為他們的研究助理之一;好一段時間過去,我才明白其實選擇「諮商」或「臨床」,選擇「XX」或「OO」學校,對我個人而言都是「假命題」。

因為「落榜」的打擊,讓我回來「面對真實的自己」。我要什麼?我能力的強弱項是什麼?我是否夠努力?我有哪些優缺點?接下來的路怎麼走?我後來跟家人討論後,給自己爭取到最後一次走自己想走的路的機會。這一次,我不再傾聽外界的任何聲音了!我只專注、孤注一擲地回到我自己;從自己的興趣、需要跟期待來做選擇及準備考試,突然一切都變得很清晰!

當我清楚自己就是想要成為心理學的實務工作者、想要接受「人文科學心理學」的訓練、想要成為余德慧教授與其學生的學生時,我的選項就再清楚不過!台灣能提供我以上培訓養分的碩士學程,就以花蓮的東華大學跟慈濟大學的兩間臨床所為主。

於是我總是建議想要上路成為心理師的學弟妹們:「請回到自己的興趣、需要,跟期待受到的培訓內容來抉擇吧!一旦你內心的羅盤定位清楚了!接下來就請全力以赴!為自己的嚮往付出必要的代價!」

如何成為一名「臨床心理師實習生」?

前面提到,除了得先確認自己是否要進入此行當?通過困難的入學窄門,進入某間公私立大學,提供的臨床心理師培訓所,花兩年時間修過966學程(包含9學分的心理病理學課程、各6學分的心理衡鑑跟心理治療的課程);期間視學校而定,會安排全年實習前的見習機會,以幫助菜鳥先進入臨床場域,大概了解往後一年的實習樣貌。

學生接著得自行規劃,想要申請的縣市及醫院;以醫療機構、社區性心理衛生中心、心理治療所、煙毒勒戒所等主管機關認可的機構為主,遞出數間申請,檢具履歷(包含:基本資料、學經歷、專長領域、研究及發表)、自傳、實習計畫(自評過去的專業學習、先備知識跟熟悉的臨床工具和業務的說明、申請本機構的原因、實習期待)等資料。

待書面審查通過,還會有面試階段。不同縣市、醫院的競爭人數不定,有些很難申請、大部分尚可;或許是通過心研所入學窄門的測試後,大家已有足夠的韌性,故我很少聽到有人不是以戰戰兢兢、努力以赴的態度來完成實習的所有要求;當然也有少數同儕因為志趣或特質不合,轉道他途也是有的。

當書面審查跟面試都通過後,校方會協助我們跟對方機構簽下半年或一整年的實習合約,實習生可自行決定要選兩個機構或在相同機構完成全年實習。進入實習機構前,我們得先打理好自己的住宿、交通跟日常開銷,有些機構有提供住宿申請(費用較機構外優惠許多),幾乎所有機構都要繳交實習費用(烏鴉鴉!總額尚在學生負擔得起的千元範圍內)。

全年的實習內容,會因各校、各機構的要求及臨床條件不一,而出現個別差異,但核心不外乎:心理衡鑑至少36人次(含急性病房及門診轉介),心理治療200小時,學習團體治療,參與晨會、跟診及醫療團隊會議,參與個案討論會、讀書會;每周接受機構學長姊的督導一小時,每月接受校內老師的督導一小時,並寫下每次的督導紀錄、每周的實習周誌,期間也要提報自己的個案討論,並接受單位督導跟校內督導各佔50%的期末實習成績的考核,達70分始過關!

烏鴉鴉!終於拿到實習證明書了。

這段我想來談「實習生跟督導的關係」,以及實習生「學習照顧並調適自己的身心及情緒健康」的必要性。

去年底,我和幾位碩班同學被邀請回母校,為即將進入全職實習的學弟妹分享經驗。由於是同行,我們更具體說明了自己的實習單位的機構特性(如:個案類型、常用的衡鑑工具、業務的不足之處等),也針對自己督導的理論取向、待人風格跟互動的注意事項,一一交接、提點自己的學弟妹。

我告訴他們:「我覺得成為一名心理師,並不只是學習專業技能,懂得衡鑑、從事會談跟書寫專業報告而已;我認為更重要的是,我們能否應用心理學的理論跟實務技能,在自己每天的日常生活裡,增益我們跟家人、朋友及親密伴侶的相處,協助我們調節自己的情緒跟壓力反應。先讓心理學對我們自己產生助益,再推及他人。」

「我發現心理師的能力養成,根柢是在每個具體經驗中磨練出來的;而與督導建立好的學習關係,當然是其中的重要課題。」

「我個人的經驗是,督導是相互了解、彼此調整的過程。若事先能跟督導互動過,找到適合自己的督導很好;若跟督導的關係出現緊張,請試著從督導的觀點、角度去瞭解他的期待、要求,試著去做出客觀上自己確實需要加強的表現;另外也可把這當作是學習主動改善重要人際關係的機會,試著以自己懂得的方法來因應挑戰,若仍舊難以處理,記得尋求同儕或校內督導的協助。」

「我知道的確有少數的實習生跟督導,有個別的人格特質、行事風格的爭議,甚至出現讓人難以消受的表現。但基本上,我很確信只要自己有禮貌,有努力跟大家建立好關係,把自己的實習本分做好,表現出投入的學習態度,按規定完成實習要求,這些作為就會保障自己得到實習證明。」

「最後我想說,實習一段時間以來,我發現自己都太用力了!整天都很怕犯錯!但我現在會告訴自己,鬆一點也有把事情做好、做對,不是嗎?建議學弟妹在實習期間:不要落單、要有夥伴、要運動、有休閒娛樂,並請在日常事件中,練習照顧跟調節自己的身心壓力和情緒;建議國考準備跟論文進度能提前安排好,以分散壓力。」

記得那陣子我會自己唸這句義大利話來排遣生活的苦悶:Dolce far niente!(我把它音譯為:東西坊拿鐵!)意思是:無所事事真甜美,空空大師我是也!(It means the sweetness of doing nothing. We are masters of it.)

請你跟我這樣做!無所事事真甜美,空空大師我是也!Dolce far niente!

我一直記得四年前的這一晚(2012/6/18),我跟碩班同學、老師們,一起在花蓮鯉魚潭畔的「謝師宴」,還有同儕精心規劃的別出心裁的全職實習前的「加袍儀式」。

圓桌旁陸續坐滿了同修兩年課的同學,跟看著我們變與不變的親切師長。入座後大家笑顏逐開,很是忙碌地各自招呼、閒聊近期生活,還一波波互開玩笑,把兩年共同生活的笑梗一個個挖出來刮削(台語),很是笑爽!用餐一段落後,老師、同學紛紛說起兩年來對彼此的深刻記憶、小故事跟感謝,很是溫暖。

最有FU的時刻!是泰坦、月亮、穎彥、小黃、維真跟弘毅帶大家進行「加袍儀式」的段落。泰坦除了擔當司儀,還提供背景音樂和一張精緻卡片,正面是我們全班同學著白袍、疊手圈的團體照,背面則是「臨床心理學實務工作誓詞」。我們就在師長為我們加冕白袍後,一起莊重地單手置胸,齊聲唸出我們身為臨床心理師的良知誓詞。

月亮稍後為我們整理照片上傳臉書時說:「最後整個宴會圓滿落幕,離開的時候,每個人都很幸運的,遇見了滿天的星空,彷彿是上天給予的美好祝福。」

最後我想跟實習的學弟妹說:「實習真不是件容易的事!希望你們的身心、情緒能經常回到舒服的狀態。畢竟我們做的是人的工作,人很複雜;成為心理師也是一條漫長的長成獨特、成熟跟自在的自己的歷練。我的經驗是,讓自己像個農夫,平日就是耕種,撞牆或順風時就回來做好人能做的事,並記得休養生息,其他就交給時間跟老天爺吧!」

讓我回到自己一開始的提問。

如今我會說:「是的,即便一開始我就知道受訓成為心理師要付出的代價,我還是會選擇踏出這步伐;是的,如今心理師在台灣的定位跟相關的法令和福利建置,還有待健全化,我還是會繼續探入這條路,並合縱連橫我的同儕、諮商師朋友跟師長們,一起繼續心理師在台灣的本土發展,長出我們可以有的集體健壯模樣。」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