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父母與孩子這件事

文/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

「關於父母跟孩子這件事。」
「可不可以又愛他,又恨他。」

這是一句聽起來好極端的話,翻譯一下溫和一點的版本是「可不可以喜歡一個人,也允許自己對他某些事感到生氣。」這些話,最適合套用在親密關係裡面,尤其是很糾結的親子關係。

一個關於時代的限制,與文化傳承的悲傷。從大約20年前的台灣,一直到今日,都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,生長於缺乏父母陪伴的時代背景下,或許是因為經濟壓力,父母必須雙薪工作,或許是為了追求事業發展,又或許是有各種不得已的苦衷,我曾經見過好幾個已經長成大人的孩子,在我面前回憶起那段孤單的日子,痛哭流淚。

固然孤單的日子很難熬,但還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難過是,找不到對誰生氣,想像一個3歲孩子,如果一個人被放在家中,也許會感覺到無聊,也許會感覺到新鮮,但也可能感覺到恐懼,害怕,甚至是生氣,如果日復一日,或許會感覺到絕望,對於被陪伴這件事感覺到無所期待,更甚者,可能會對於被愛被照顧感到無所期待。

如果孤單是一種創傷,能對誰生氣呢?能向誰追討眼淚?

如果這個創傷是一種為了你好?為了這個撫育你的家,那麼這個生氣還能對著那個為了你,為了家,而流血流汗的人嗎?好像就沒辦法了。當別人說是為你好的時候,若對對方生氣,好像就會發自內心的湧現罪惡感,好像我很壞,我很自私,我只想著我自己,我只想著要人陪著,只想要有人一起玩,只想要獲得爸爸媽媽的愛,沒有考慮到別人,沒有考慮到現實的問題。

所以,只要對生命過程中父母的缺席感到悲傷跟生氣,好像就表示自己很壞,很自私。誰想變成一個自私的人,背負著自私任性的包袱,沒有人想。所以就把悲傷跟生氣早早的塞進抽屜,上鎖起來,這樣就可以懂事識大體,體諒父母的辛苦,這樣的隱藏情緒,不自私,變成了一種「我愛你的方式」

體諒你的辛苦,理解你的不得已,所以我壓抑自己的情緒與需要,聽起來,很成熟,很合理。可是仔細想想,這種模式從何時出現,會來到我眼前的那個他或她,通常都不是長大了才開始學會體諒,而是從小就被迫要學會理解體諒,但你如何要一個3歲或5歲的小孩真的理解大人世界的複雜?一個3歲的小孩自我中心,要人陪伴難道不是很合理的事情嗎?

大家以為,每個人的心智年齡都會隨著身體長大而長大,遺憾跟悲傷好像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消解或是痊癒,但其實不會的。童年的遺憾跟卡在身體的情緒,頂多被你鎖在抽屜當中,所在身體裡面,即使身體大了,腦袋更聰明了,卡住的結,也會在人生未來的親密關係中現身。

那種在關係中自己的需求無法被滿足的挫折,那種會考量各種現實條件而無法真的生氣的「懂事」,但真的好不舒服的「身體記憶」,不斷輪迴。

回過頭來,不允許自己真的去碰觸自己的生氣,可是又帶著滿懷生氣的身體,才是最讓人崩壞的狀態。當然,關於這種困局的解法並不是只是允許自己發脾氣那麼簡單而已。

某些時候,我們要學會很多的事情,學會允許自己可以這樣,也可以那樣,可以體諒別人的不得已,可以繼續喜歡著她/他,也可以對某些事情就是生氣就是不想原諒,也要學會除了在關係中獲得滿足,還要能夠有某些事情能滿足自己,在心靈上充實自己,你就能夠更有彈性地去面對關係中自己的需求,以及對方的需求,並分辨自己的限制,與責任義務。

多數的父母都沒有絕對的好跟壞,一個一百分的爸爸媽媽,也不見得能夠培養出懂得創造幸福快樂的孩子,每對父母都是第一次當父母,孩子也都是第一次當孩子,當孩子出生,父母與孩子就要第一次一起面對環境的挑戰,命運的挑戰,這就是彼此都要各自承擔,也要一起奮鬥的。

或許當了父母之後,其中很重要的一課是,學會理解「父母是不容易被孩子理解的」,如同「父母要理解孩子需要用心」,孩子若要能從小理解父母的辛苦,那表示孩子必須相當懂事,而「孩子」,跟「懂事」,本身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該是怎樣的天份、教育還是經驗,才能換來一句「懂事的孩子」。

我們當然希望孩子懂事,最好是孩子跟父母雙方都能互相體諒,可是每個長成父母的人們,都知道懂事並不是天生就有,也不一堂好修的課,是各種血淚換來的鑽石,當然,這也是長大必然要經歷的一段路。父母永遠只能跟著,扶著,看著,喊著,嘆著,永遠不可能幫他們走一趟他們的人生。

做為父母,永遠都在面臨每個孩子的第一個一歲,第一個兩歲,第一個三歲,第一個十歲,第一個二十歲,第一個三十歲,五十歲,永遠都在學著怎麼調整自己的角色,更適當的角色,永遠都要跟現實對抗,永遠都要承擔作為黑臉的那一面,永遠也都要張開愛的港灣,不斷修練,不斷修煉。

關於小孩對父母生氣這件事,其實每天都在發生,無論小孩是3歲還是18歲乃至於40歲。沒有父母會想被孩子生氣,被小孩當成壞人,但父母最大的本錢,也就是你能夠有時被孩子生氣,被視為黑臉,但也還能理所當然地繼續愛他,或許過程糾結艱辛,但因為選擇當父母,就是選擇了一條與孩子與伴侶共同修行的漫漫長路,這條路有時苦多甜少,有時你會離開一下,有時你小心翼翼守著,有時被現實壓垮,但無論你怎麼走,這條路都沒得回頭,只求有個好的戰友,互相支持。

#沒有絕對好或壞的父母跟子女
#父母跟子女互相尊重情緒也是很重要
#現實無價陪伴也無價
#父母不好當請慎重考慮
#但反正大家都不會所以也不用太焦慮
#心理師好黑暗專欄

//更多資訊//
▎月球上的心理師部落格
http://psychologistmoon.pixnet.net/blog

▎月球上的心理師粉絲專頁
www.facebook.com/Psychologist.Moon/

▎存在催眠治療學會
www.facebook.com/existentialhypnotherapy/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