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為行動心理師的隱形條件——接自費個案前,你需要先知道的事

  

我是一名諮商心理師,身邊不乏想當行動心理師的朋友,感覺上比較自由,不用上下班打卡,又可以做實務工作。常聽到一些說法是:在學校或機構做幾年,累積一些人脈之後,就可以出來當行動。

這樣的想法很好,但在此之前,我們可能需要先檢核一件事情:「我具備獨立執業的能力了嗎?」所以,我想跟大家分享我接自費個案的心得,先把結論說在前面:

「在接自費個案以前,自己先接受過『至少兩年以上』的心理治療會比較好」。以下列舉原因:

1. 自費個案較為投入

從自己口袋掏錢,和有機構或健保補助是非常不一樣的,抱著「來看看」的心態會比較低,會認真想解決問題,對治療的期待表現地相對明顯且渴望。此時,若你沒有充分準備,可能會有蠻大的壓力。

2. 很快暴露自己,目的是要你給回應

付錢就會希望有效,會感覺到個案急切地想要得到一些什麼(可能是很精準的回應?)此時,如果治療師無法判斷情況,自己又未經過分析,難免掉入投射認同裡,困在「想給個案回應,一時卻又不知道該回應什麼」的困境裡。當然,也不能什麼回應都不給,只是什麼東西要現在給;什麼東西還很模糊,不要輕易給;什麼東西他還沒有準備好,不要現在給,這些都需要判斷。

3. 類似議題容易撩起治療師的反移情

一個跟家庭有衝突的治療師,在聽到另一個家庭有衝突的個案時,會是什麼感覺呢?「怎麼跟我家的情況那麼像?」「難道我是家庭衝突議題吸引機?」「感覺就是她媽媽有問題呀」然後就被困住了。

常聽聞一句話:「治療師走到哪裡,才能帶個案走到哪裡。」因此,如果自己只能停在某個程度,可想而知治療會在哪裡遇到瓶頸。曾經有人問我:「那找督導就好了呀?」對,督導是必要的,可是我也很想再問:「既然都願意找督導,為什麼不願意找治療師?」督導可以幫助拓展對個案理解的眼光,讓我們知道「原來個案是在說這個呀!」但督導的職責不包括處理我們的議題,督導無法同時滿足「幫你治療」和「督導個案」功能,所以請不要覺得有督導就萬事OK了,該面對的還是得面對。

4. 假同理,真權力?

我會不知道該怎麼跟「課本上諮商師架子」的人講話,例如:「噢,所以你現在感覺…」「可不可以多說一點?」「聽起來你很難過…」

我會很想問他:「Hey, Where are “YOU”?」新手心理師可能會被學校老師要求要照本宣科,但照本宣科是讓我們知道某些治療的雛形,而非聖經。我在很久以前,剛踏入這個領域時,也曾經被老師要求照本宣科、輪流演練過,所以我知道那種要照著念、但又很困惑為什麼要這樣說(因為很尷尬)、但是不知道有什麼更好的講法,所以只好繼續照著念。如果你有以上困擾,接受分析會比生硬地念著這些字句還要來得有用。助人技巧裏頭的字句,是在某些脈絡裡講出來的話,如果我們對脈絡不了解,就要依樣畫葫蘆,很容易變成東施效顰,搞得自己和個案都很尷尬。

另外,有些諮商師態度溫柔,卻會講包裹著攻擊的話。例如,我曾經遇過治療師跟我說:「既然你都知道過去的什麼事情,導致你現在這樣的感覺,那你為什麼還要來諮商呢?」當時年幼的我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他,現在我只想跟他說:「我覺得你應該好好想一下自己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。」明白的人就會知道,很多事情理智知道是這樣,但是情感就是過不去,這中間卡住的點,就是心理治療可以施力的地方呀。

回到正題,講前面這一串,是要鋪陳「假同理,真權力」這個主題。上述看似溫暖的回應,背後可能蘊藏治療師的焦慮:不知道該如何回應的焦慮、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焦慮。這些焦慮都是很正常的,我相信就算是老牌心理師也一定時常會被激起焦慮。只是面臨焦慮,我們的選擇應該不是只有「把焦慮丟回給個案」這一條路吧?如此便會成為一種假性的同理,實際上,這只是在運用治療師擁有較高位置的話語權,要個案把焦慮吞回去而已。這樣的情況不只個案不好受,我相信治療師本身也不好受,容易有挫折感和無效能感。

成為心理師的我們,一生中可能會碰到百位個案。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心理運作,我們如何幫助個案去了解他的心理運作呢?

有一位助人者告訴我,他覺得自己狀態挺好的,不需要接受分析。很好,一方面我會恭喜他,在社會適應地蠻好的,是很幸運的事情;但是,有時候你沒有進入分析情境,怎麼會知道問題在哪裡呢?因為我們是無法控制潛意識的呀!必須試圖了解潛意識的運作,才能知道自己某些個性和反應是從何而來。

人類的防衛機制可以保護我們,不會天天都裸體見人,但防衛機制若過於強大,強大到我們感覺不到自己在做什麼的時候,就要小心了(潛意識厲害的地方就在於:它讓我們常常毫無自覺)。

因此,心理師本身做過兩年以上的心理治療或分析後(其實三年以上會更好),自己會相對穩定。當個案激起我們的感覺時,也較能夠分清楚力量是來自於個案還是自己,如果這股力量是來自於個案本身,那麼他會想要激起我們某種反應,一定有他的困難和原因。但是要看見這一點,需要經過漫長的分析,所以大家早點開始吧!接受治療受惠的不只你的個案,最大獲益的人是你自己,個案不會跟著你一輩子,但是自己卻會跟著自己一輩子。

我也剛開始這條路幾年,跟大家一樣也是邊做邊學,寫這篇文章是希望和我在同一條路上的夥伴們,少一點懷疑自己的聲音,多一點穩健的步伐,在成為心動心理師之前,我們當然不可能做好百分百準備的一天,但是這些基本原則是可以掌握的,祝福大家可以走出自己的路。

 

在〈成為行動心理師的隱形條件——接自費個案前,你需要先知道的事〉中有 1 則留言

發佈回覆給「Mignon」的留言 取消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