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校生的心理團體經驗談

心理團體的應用廣闊,針對不同群體、需求,跟採取的派典不同,可以開展出種類繁多、各具特色,為不同目標設計的團體樣貌,像:表達性藝術治療、真實動作、正念減壓、認知行為、即興劇、頌缽靜心等。

這篇文章,我將聚焦在「高校生的心理團體」這個主題。重點不在分享我某次的團體內容(活動可以變來變去),而是提供帶領者在「團體的前中後」,可以注意的「團體架構要點」,跟自己和高中生交流摸索的心得分享。

如今我認為,學習團體的最好方式,是透過每次實作的經驗累積。

每次的卡關、失誤後,我們經由自省、或同儕、督導的協助,來深化覺察、反思、調整往後的進行之道;一步步從最初的看熱鬧、不知道,到多年過去,開始熟稔基本工法、看懂門道,始能萬法不離其宗,帶出自己風格的團體。

一開始,我們需要設定「招募對象」及「團體目標」。

以我帶過的重讀生的支持團體為例,招募對象是「各年級的重讀生」,目標是:1.協助學生調適生活及課業壓力的情緒。2.促發同儕的正向互動3.提供放鬆、紓壓、好玩的時刻。

當你設計的「團體目標」愈符合「招募對象」的需求時,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。接著你需要規劃,如何將「團體目標」採循序漸進、由淺入深、起承轉合的方式,放入你執行的團體次數及時程。

通常第一次活動以建立關係、說明團體進行方式,跟促發輕鬆的交流為主;中間數周會呈現各門想讓成員探索的主題:壓力調適、情緒抒發、考試因應技巧、生涯探索等;最後一次團體則進行總回顧、分享回饋及祝福。

各次單元,我們需要把「單次團體目標」,找出相對應的活動來落實,如:以默契遊戲來引發成員的正向情緒、透過李安受訪的短片,來促發成員回顧自己的成長經驗並與同儕交流。

常見的流程是:暖身→主題活動→成員交流→結束團體。

活動進行當天,我們會提前入場,將座位、硬體設備(麥克風、投影機、音樂),或其他材料(學習單、圖畫紙、彩色筆、牌卡等不一而足)準備妥當,接著等學生入場,開始帶團體。

約有1/3甚至更多學生會晚到、臨時有事且中場晚回來,這都是高中生常有的事;我後來的因應是,活動當天發書面通知給學生,請已到學生協助用手機或至班上找同學。

為了顧及出席者的權益,我會視情況等一小段時間後開始團體。

開始團體時,我經常看學生依舊滑手機、聊天、聽音樂,嘰嘰喳喳麻雀般難以自制。我知道,要他們一開始就配合規範是不符現實的期待。

帶高中生團體,較省力、有效的做法,不是靠音量、規矩或道理。而是靠能帶來正向感受的活動,靠簡白、好依循的指令,靠對學生的真實關心、肯定和支持,來贏得相互尊重;靠催化並善用同儕壓力來凝聚團體動力,如:讓成員點彼此發言、以小組進行競賽、討論等。

回頭看學生寫給我的回饋單,只見這群平時講話不客氣,荷爾蒙旺盛常大開黃腔,頻繁違規讓你不知如何處置好,有時情緒湧上就翻臉不認人的小餛飩,還是寫了簡短感謝卡,說有天畢業要請我吃蛋糕。

至今我還沒吃到這塊蛋糕,但他們確實教我長進了許多帶領心理團體的功力。謝謝你們!

PS:感謝我在花中的蔡素玲主任!她給了我一整年的帶團體機會,完全放手讓我做,不問好壞。離職後還送我一份成果手冊,真是很好的紀念。我用昨晚偶遇的那杯啤酒敬妳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