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情緒泥巴裡種蓮花

當心理師五年後,我開始變得沒那麼害怕衝突。

甚至發現人和人的吵架,原來是這麼「努力」想要「親近」彼此的嘗試。正因為想要拉近彼此的距離,想要讓對方知道自己是怎麼感受、怎麼想的,所以我們「勇於」向對方揭露自己的情緒,跟各種未成熟的想法給對方;對方也為我們做同樣的事,表示我們都沒有放棄彼此。

我們願意花時間、努力給表面的爭吵之外,我們所期盼的共同東西,也就是對彼此情緒的回應、關照,跟相互心思的「聽到、讀懂」。

是衝突,給了我們更深入地情感互動,跟進一步理解彼此的機會。要不是吵架,我們可能不會有動力,去繼續在爭執、怨懟跟各種不好聽的話話、互動中,去確認原來我們是在意彼此的,原來對方的感受、期待,跟自己的有許多差異。

「衝突」和「在意」,給了我們「想方設法」去修復關係的力道。

有時候,我們的關係可能就斷裂了,也不知道怎麼修補?但當我們沉下心來,向彼此學習時,這衝撞有機會帶給我們更深入的相互情感接觸,跟「修復關係」和「更佳的相處之道」的修習。

或許,關係怕的不是破損,而是我們不想修理了。對於想學習修理關係的我們,每次吵架,就像是隱藏的寶物再次洞開(痛開)的時候,我們可以試著在其中撈出依舊存在的情感,跟更好的表達、溝通、相處之道。

一行禪師也是有教人「如何爭吵」的。

他指出,爭吵的受苦,常發生於兩方無法溝通,落入相互攻擊、想保護自己的情緒化反應。因為我們都受傷、受苦了,我們暫時不再有包容、理解他人和自己的能力;我們有意、無意只想要對方也感受到與自己相同或更甚的苦,好讓自己好受些,並期望對方為我們的受苦負責。

爭吵時,我們很容易就被「情緒魔王」帶走,任他對我們予取予求、放肆破壞;我們總能很快找到餵養「情緒皇族」的美食(他人的缺失、自己的委屈、過往的齟齬),來讓情緒魔王長高、長壯。這才發現,情緒魔王愈壯大,我們愈沒人真正獲得快樂和解脫。

一行禪師說:「我們真正的敵人不是他人,而是我們的無知、對自己觀點的執著,跟我們的錯誤覺知。」而轉化負面情緒的方式,可以從停止餵養「情緒魔王」更多的養分開始。

我們先暫停自己的情緒反應,回到好好的呼吸。讓身心的緊繃一些些緩和下來,慢慢打開一點點觀看、理解、清明的空間;如實地看自己的狀態,傾聽自己的情緒在說些什麼?

好好的呼吸與放鬆,能幫助我們減緩心痛的加劇。

在我們有能力「傾聽」他人前,我們需要先回來「傾聽」自己的情緒,「照顧」自己的受傷。讓「情緒魔王」可以好好對我們訴說其受苦,讓我們以擁抱、理解和支持回應。唯有當我們沒那麼痛苦,可以對自己澆灌覺知的呼吸、柔軟、理解和慈愛時,我們才有能力去澆灌「傾聽」和「愛語」給別人。

至此,「爭吵」才有機會成為我們成長的契機,教我們深化人際間的溝通和諧之道。

我們開始看到,原來對方也和自己一樣,是位受苦、受傷,想要「離苦得樂」的人。他也卡在受苦中,不曉得怎麼解脫?他跟我一樣,都想從關係的痛苦中走出來,渴望被理解和愛的話語滋潤。

當我們的身心更安穩、放鬆、寧靜時,我們有機會去看見、洞察,我們到底發生什麼事?我們各自受了什麼苦?其根源是什麼?

一行禪師提醒我們,「投射」、「偏見」跟各種「錯誤的覺知」,都是「情緒魔王」跟我們索食的高超伎倆,我們要保持覺知,並進一步覺察,除了他人引動的受苦,更深的地方是否也有我個人的議題在震盪?

讓我們記得把重點放在「相互理解」跟「促進愛語溝通」的言行上,不要掉入是非對錯的爭執陷阱,讓他人和我們的心的痛苦可以降低,淨化彼此的情緒;就好像在情緒的泥巴園裡,把「情緒魔王」種成一朵朵蓮花。

至於有沒有種出來?就看我們各自的修練了。

閱讀書籍:

Thich Nhat Hanh(2017).How to fight.Parallax press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