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尋一個逝去未遠的身影

 

最近的這三年,我陸續失去了兩個親近的人,一個是與我結褵七年的妻子,一個則是與我相識二十多年、帶我走進人文心理學領域的恩師余德慧教授。短時間裡痛失兩個親近的人,讓我對於「失去親人」這件事情,有著深刻的體會。我這裡所說的「親人」,不必然是血緣之親,而是關係之親。親人和我們的關係總是盤根錯節、交雜著愛恨情仇,但是他們的一顰一笑、一舉一動,總是不自主地牽引著我們,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命樣貌、我們的存在安適感,以及我們的自我感受。因此,失去親人不僅是失去一個同在之人,它對我們的生命而言,亦是一種深刻的撕裂傷,原本是面容相對之處,頓時成了毫無回應的虛空。 閱讀全文〈追尋一個逝去未遠的身影〉

看似無序卻有序:傾聽地閱讀余德慧教授「說」書

文之序:閱讀沒有固定起點,盡是通往充滿詩意人文涵養深度風景的窗口

這本書,是紀念余德慧教授逝世週年的致敬作品。余老師生前飽讀各類書籍,以柔軟慈悲的溫潤心思,搭配講真話的批判風骨所寫出的各式序言、時論、散文,以及專刊(欄)文章,分散各處。如今,以余老師為書本推薦導讀或書寫序言作為主體,搭配其他重要文類的選輯,結集成為這本書。 閱讀全文〈看似無序卻有序:傾聽地閱讀余德慧教授「說」書〉

跟著余德慧讀書

人找書來讀,書也找人來讀。前一句理所當然,後一句又該怎麼說呢?

這本以余德慧教授生前所寫的書籍推廌序為主的書就可說是「書找人讀」的例證。本書所蒐集的書序大致落在二OOO年之後,但也有遠至一九八四年;內容包括了臨終生死、靈性修行、心理助人、以及人間情懷的抒發等。大致上我們可以這樣說,台灣這十數年來關於生死靈性與助人轉化方面的相關書籍,多會找到余德慧教授來寫序,為讀者大眾做個導引。余德慧教授與這些書之間就形成了一片閱讀風景。如今心靈工坊將這片風景集中呈現在讀者面前,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位學者的文筆思考,更是台灣近年來在人文心理靈性上的一股思潮風光。有了這本書,我們就可以跟著余德慧讀書,像是有了一個閱讀的總脈絡,指引我們踏上安定心靈之旅。 閱讀全文〈跟著余德慧讀書〉

百分之兩百的愛

我們最深的恐懼並不是我們自己不夠好。
我們最深的恐懼是我們自己擁有無可測度的力量。
我們害怕的不是自己的黑暗,而是自己的光亮。
……
我們的出生,是為了彰顯內在於我們之中的上主榮光。
這榮光,不特屬於少數人,而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。
當我們讓自己發光發亮,在無意之中也允許了其他人的起而效行。
當我們從自己的恐懼中解脫,我們的存在自然也會解放其他的人。
~摘錄自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就職演說

閱讀全文〈百分之兩百的愛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