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死亡面前,讓我們誠實回顧自己。
讓我們把一生的愛及悔恨,說散無形;如詠唱自己的安魂曲,繾綣道別。別急!在臨終闔眼前,我們仍可惆悵、猶疑,款款真情。眼淚、無助是必要的,不捨、失落是必然的;如此,我們活出死前的溫柔。
唱吧!唱吧!讓我們盡興不忌。唱吧!唱吧!直到空靜來臨……。
詩意點來說,這是我近期閱讀亞隆86歲自傳的靈魂感覺。身為存在心理治療大家的他,在自稱人生的最後一本書裡,盡量以「說實話」的存在姿態向我們坦言,他做為一名資深心理治療師的畢生行路與感思;這本書勢必將如他所說的「漣漪效應」,經由文字而跨越時空、國境,帶給讀者不同的人生參照。
對於同為心理治療師的讀者而言,這本書可能會帶給我們更多啟發。文中亞隆除了交代自己的童年與求學經歷,也詳實記述近3/4二十一世紀的心理治療史的演變脈絡,其團體治療跟存在取向的心理治療發展,跟許多響叮噹的心理學大家的來往故事,及他認真面對寫作、老年跟死亡的掙扎、反省和感悟。
這86年來,他如何修練自性的?
歐文.亞隆(Irvin D. Yalom)出生於1931年的美國華盛頓特區的貧民區,家開雜貨店,父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俄羅斯猶太裔移民。
身為低教育、貧窮的移民後代,從小,他就被鼓勵讀書上進,並如所有猶太男子一樣,被期許當上醫生或學者,不然就是魯蛇(loser)。家中,除了物質簡陋、父母得長時間勞作外;他還不時被母親批評、責備,父親則從未替他說過一句話。
他自述:「終其一生,我都在逃離自己的過去,貧民區的住家、雜貨店的生活,但我真的可以逃離我的過去跟不完美的媽媽嗎?」
當然不行,他連夢到自己的瀕死之際,嘴裡都在呼喊:「媽媽,我表現得怎樣?」晚年的他悔疚於自己未曾用關懷的話語,寬慰母親也是手足間被挑剔長大的孩子;遺憾年輕時,自己未能理解父親的堅強承擔,只一徑不滿他的懦弱。
「是時候該放下這一切的悔恨了!記得他們的好。」亞隆如似說。
書中也追憶他未考取醫學院前,日夜被考試焦慮、童年自卑感,跟遠距離戀愛(怕女朋友被搶走)給折磨;即使23歲娶到心愛的太太Marilyn Yalom且被醫學院錄取,他依舊感到不放鬆、不自信,也不清楚這焦慮從哪來?
這是為何亞隆關注人的存在性根本議題(自由、孤獨、無意義、死亡),因為他同我們一樣,活在一個又一個的日常操煩中,渴求心靈受苦的甘泉。
亞隆說過,在他求學、擔任住院醫師跟軍醫,和進入史丹佛大學的教職初期,他對自己的專長及未來並不清楚。
會深入團體心理治療只是因為工作要求,加上1960-70是美國的各種會遇團體最興盛,卻缺乏理論跟實徵研究的年代,待10多年實務成熟後才寫下經典教科書。我觀察他能成就團體跟心理治療的一家之言,和他願意跳脫傳統、探索新局、向個案學習、擷取不同派別的優點,並長期反覆修改至最有效能的做法有關。
就讀醫學院的首次個案治療報告,他就以說故事呈現,結果未被強烈批評,反而獲得讚美鼓勵;當他在英國的精神分析訓練大本營Tavistock Clinic接受比昂式的團體訓練時(關注於團體的潛意識歷程),他也坦言對此冷硬風格的不喜歡,往後更專注於如今我們懂得的:真誠、自我揭露、關注當下人際議題的團體取向。
心理治療方面,他指出29歲讀碩班的1950年代,身邊找不到有接受過個別心理治療的人;36歲1957年當住院醫師時,彼時的精神醫學訓練還是以「精神分析」跟「藥物治療」為主,大家還很重視「心理治療」。但進入21世紀的此刻,精神醫學已失落人文科學的傳承且淺薄心理治療,過重腦神經科學和用藥;他決意要朝向人文心理學的深廣度走去。
原因有三:1.藥物治療無法回應人的存在性議題。2.他接受過多次的傳統精神分析,覺得治療師太冷漠了對他幫助有限;直到接受羅洛梅的會談治療才感受到存在性的滋養。3.40歲後,他因為帶領癌症個案團體,開始面對他人與自己的死亡焦慮,故投身存在議題的長期探索,直到49歲寫出「存在心理治療」一書。
在成為作家的這條路上,亞隆也算出道得晚。43歲因為作家個案有會談費困難,才在兩人協議後,以各自寫下治療心得的方式,出書作為報償;他說當初會有這個提議,除了欣賞金妮的才華外,就是心中想成為作家的呼聲一直在招喚他。
56歲,他才覺得釋放自己的作家魂的時刻到來!兩年後出版第一本說故事教心理治療的小說《愛情劊子手》;59歲因為很想寫作《當尼采哭泣》,特地安排四個月的休假,和太太共赴塞席爾共和國的小島及法國,各兩個月專心寫作。
陸續,他以間隔三到六年的時間寫出《診療椅上的謊言》(65歲)、《媽媽和生命的意義》(68歲)、《叔本華的眼淚》(74歲)、《報警!一則回溯與復原的寓言》(74歲,未有中文譯本)、《斯賓諾莎問題》(81歲)、《一日浮生:十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》(84歲)。
非小說類別,他在52歲前寫下兩本團體心理治療的專書,49歲是《存在心理治療》,70歲寫《生命的禮物: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》,77歲是《凝視太陽:面對死亡恐懼》,去年底86歲出版《成為我自己:歐文‧亞隆回憶錄》。他的每本書寫,都誕生於工作和生活的血肉經歷,裡頭充滿人性況味的真誠描寫,跟心理治療師的敞開學習。
2015年底,84歲的亞隆經歷姊姊跟三名好友的逝去。因為數周的感冒加急性腸胃炎症狀,他首次經歷到血壓過低的生命危險;他自述在等待檢驗結果期間,他第一次強烈感覺到自己可能就要死去;彼時,他寬慰自己的內心意念是:我這一生算是活得精彩,少有遺憾了。
回顧亞隆86歲的人生故事,他似乎在教導我們同行晚輩:每個時代有不同的環境條件、每個人有不同的境遇;但不論如何,每次在面對個案時,你們總要回到心理治療的真誠、寬慰的力量泉源;治療師對自己的興趣和專長也要持續磨練。你們也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!
寫到這裡,大家還是自己去讀書吧,聽亞隆說他一生的故事………。
◎首圖是玉里源城國小「謝貫暐」小學生的作品。謝謝他率真、美麗的創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