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熟世代,讓我們自許當「熟成自己的人」。
二十多歲出社會後,可以告訴自己:「我不再把心理上的青春期無限延長,不再毫無反思依附在社會風潮的帶領下,不再給自己過多藉口。」或者浪漫點說:「親愛的父母再會吧!到陣的朋友告辭啦!我要當艘離開港口的船!阮欲來去世界闖蕩!為自己打拼,真正長大。」
在台灣,我們有多少人的生理成熟了,但心理的成熟卻沒有跟上?
我自己也是如此。故這幾個月在閱讀美國的存在心理學家羅洛梅先生(Rollo May)於44歲(1953年)出版的書:《找自己的人》(Man’s search for himself)後,我仍繼續思考書中我感興趣的兩項議題:(1)「何謂成熟的人?」(2)「我們如何找回自身的力量?」
為了進入羅先生的論述脈絡,讓我們簡短回顧1953年的美國是個什麼樣的社會?
當年三月內華達州進行11次的小型核武試爆,該月19日舉辦第25屆奧斯卡金像獎,六月第一台雪佛蘭科爾維特(Chevrolet Corvette)超級跑車被打造出來,七月韓戰結束,八月第二本金賽性學報告出版,十月美國測試氫彈,十二月休.海夫納(Hugh Marston Hefner)出版第一期的花花公子(Playboy)雜誌。
若相應1950至1960的美國文學史、亞文化史來看,也有人說這是個「垮掉的一代」(Beat Generation),指二戰後美國社會開始出現批判、質疑、否定傳統文化價值觀,試圖另尋出路的一股潮流。
這些參與者被稱為「披頭族」(beatnik),用來諷刺他們不合時宜又與共產主義有親近關係;「披頭族」篤信的是自由主義,他們支持一切的精神自由、性自由(當然包含同性戀)、男女平等、黑人權益、毒品合法化;強力反對軍事工業與大政府,提倡尊重及維護原住民和在地文化。
這些人的外觀看起來青春洋溢、具反抗氣質,常常言行不合規範,套用現代人的話:「真是一群迷人又玩世不恭的浪蕩哥姊!」於是許多人認為,這是個超級毀滅型武器崛起、傳統社會價值觀崩壞的戰後年代。
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,羅洛梅透過長期從事的心理治療工作,指出他觀察到的戰後世代人們的典型心理困境:「孤單、無聊、空虛」、「多數人為了討人喜歡,寧願放棄做真實的自己」、「社會的舊價值崩毀,新價值未明」,整體呈現出來人的困境是「許多人迷失了自己」。
本書可說是羅洛梅窺探此世代美國人心的洞見記錄。他不僅提供我們反觀自己、社會與時代變遷的精闢見解,也啟發我們思索:「此後人生,我們要做出怎樣的因應行動?」到此,我可以回覆自己感興趣的兩項議題了。
一、何謂成熟的人?
從羅洛梅的觀點來看,一個人的成熟不只是生理成熟而已,還包括心理素質、能耐是否也長至與同齡者相近或以上的程度;他曾提出剪去心理臍帶(cutting the psychological umbilical cord)的說法,象徵從今以後一名心理獨立者的誕生。
他認為成熟意味個體從原先的被動反應、不知覺察、無法負責、仰賴他人的狀態,長成一名主動因應、開放覺察、能承擔自己責任的人;這樣的人願意為了成長付出改變的代價,有勇氣看向世界跟自己的真相,願意背負自己的存在負擔,有意識鍛鍊自己成為一名身心更健康、統整的人。(你有沒有跟我一樣嚮往?)
二、我們如何找回自身的力量?行動是什麼?
讓我們回到船隻出航的比喻。
一艘船不論噸位、外形、動力條件,基本上都有兩種路線:「外在導航(out-directed)」或「內在導航(inner-directed)」。接著我們要自問:「我是艘怎樣的船?」是小舢舨、蘭嶼拼板舟或噸位更大的賞鯨船?這就是羅洛梅說的:「我們要如實覺察並接受自己。小舢舨就小舢舨不要假裝是加勒比海遊輪。」
為何我們要如實看待自己?羅先生認為:「這樣我們才會接觸到真實的自己。誠實會讓我們碰觸到內心的勇氣,許諾我們開始做自己、不過度受到外在潮流的影響,始獲得心的自由。」
這時的我們,將從原先迎合社會、渴望人人愛戴的外在導航路線,開始向內轉向,成為自己這艘小舢舨的航海王。他接著說:「唯有動手實踐自己的人生,我們才會接觸到自己的力量,才有機會進一步明白:自己是誰?能做什麼?想做什麼?爾後做出自己的行動。」
閱讀尾聲,他繼續提醒我們:
「自由是自己拼手爭取來的,不是空談。一個人若無法為自己扛起責任,我們便不能相信他有自由。同時,我們還要有自律、實踐力,如此才會有揮灑的自由。」
「記得善加使用你們的過去經驗(不論其好壞)。記得連結與整合自己的歷史文化,這將使你們擁有更多資源、更了解自己,並成就你們的獨特價值。」
「不論我們現在幾歲,重要的是我們的身心是否健康、整合?我們能否隨順自己的內心,真實、自在的過生活?」
再過幾個月,我就要進入所謂的三十而立了。今後,我想成為熟成自己的人,愛(承擔)自己的命運,安願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