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0年臺灣的精神醫療概況

1980年的臺灣精神醫療,長什麼模樣?

讓我們透過陳永興精神科醫師,於民國69年(1980)2月至4月間,偕同衛生署、處多人,由北至南走訪80家的公私立精神科醫院診所(不含軍方醫院),考察的醫療設備及人力現況等調查結果,來窺探彼時期的精神醫療的大致樣貌。

首先是公私立比例,只有7家是公立機構,其餘62家是私人的診所醫院,11家是財團法人所屬;顯示政府對精神醫療的照顧,遠低於私人及財團法人的比例。地區分佈上,也呈現很不平均的結果,四大都市擁有過半的醫院診所,苗栗、南投、台南、台東、澎湖,這五個縣連一家精神醫院診所都沒有。

專業人力也是嚴重不足。彼時,臺灣的每萬人口只有不到0.1位的精神科醫師,達不到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十分之一。80家機構中,只有臨床心理技師24位,社會工作者27位,作業治療師35位,跟護理人員758位(其中436位有執照,322位無執照,稱為「護理助理人員」)。

這意味著,只有少數醫院(調查說,就12家!)可分配到較充足的設備跟人力資源,其他的62家的診所醫院,只能招募未受過完善精神科訓練,或參加退役軍醫特考及格,或甄選考試及格的乙種醫師來執業;在收容為主的私人醫院中,因為經費有限及專業人力不足,日常護理幾乎都由護理助理員或僅雇用男性工友來代替,更別提擁有其他職類的專業人員。

整體來說,這是一個精神醫療資源欠缺且分配不均,相關專業人員的質與量皆嚴重落差、不足的年代。

在有病房的58家機構中,只有12家的設備較完善,並提供有藥物治療、心理治療、復健作業、家族或團體治療、環境治療的配合使用;29家只有簡單的藥物治療,加上簡單的心理或作業治療;10家幾乎沒有治療,就是長期的收容或說監禁隔離。

普遍病人的活動空間狹小,鐵窗柵欄外,房內的設施簡陋,缺少各種休閒娛樂跟復建治療的設備;尤其在貧民施醫的特約院所或救濟院的附設養護所裡,這幾百人的擁擠環境中,病人的營養不良、衣服破爛、身體發出惡臭,皮膚病跟肺結核沒有獲得治療,餐廳、浴室、廁所十分陰暗、骯髒,都是發生過的事。

半數以上的醫院診所都缺乏護理站、活動室跟庭院,也沒有保護室、急慢性病房的區別,當病人吵鬧、暴躁或有危險舉動時,通常以禁閉室隔離,或施以腳鍊、手銬處置。陳醫師說:「這樣的日子既沒有歡樂也沒有希望,年復一年的在裏頭坐以待斃。」

收費方面,每個月包含醫藥、伙食的平均費用約8千到1萬4,但就像跟社會局(處、科)簽屬貧民施醫的34家的公私立特約的醫院診所,對病人的治療、照顧及設備的差異很大;每個縣市對精神病人的待遇也不一樣,沒有一致的標準。

病歷管理上,只有12家記載詳實且有專人管理,大部分52家的病歷內容都過於潦草、簡單,甚至連診斷、症狀描述跟發病過程都闕如,只寫上所用的藥物;甚至還有某養護所的病患住了十多年,其病歷只寫不到一頁。

醫檢設備方面,大部分的私人診所醫院都缺乏基本的血液、尿液等生化檢驗設備,只有公立醫院或少數幾家的財團法人醫院,才擁有上述及心電圖、X光、血清梅毒試驗或血清鋰鹽的檢測能力。

民國60年(1971),官方曾從臺大醫院精神科做過的精神疾病的盛行率調查,推算出全省的精神疾病總床數應該有1萬5600床;但到民國69年止,病床數尚不到推估值的一半,僅有6023床,其中1780床在執行積極治療,4243床只收容長期的慢性病人。

他們的調查發現,彼時的精神病人一旦被送入住院,就很少有機會返回社會。平均82%的病人沒外出、外宿過,家屬地址不詳者達55%之多,當有地址登錄的病人前往家庭訪視時,僅30%能找到家屬;當時多數的私人特約精神病院都無提供積極治療,最終病人就是長期的與社會隔離,呈現出慢性的敗壞現象。

他們指出應該有超過60%的病人是可以回到社區治療的(尤其是20至49歲間的青壯年)。但因為:1.找不到或無家屬2.病人的症狀仍存3.家屬有照顧、情緒跟經濟上的困難4.社區的精神醫療資源跟經費嚴重不足5.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和接受度有限(彼時以排拒居多,現在可有太大改變?)6.尚未有保護救濟精神病患之人權觀跟社會福利辦法等……。

多數的他們(我們的家屬、同胞或自己)就難以獲得適合的精神醫療照顧,甚至餘生皆難以回家了。

陳永興醫師曾在報告的序言這麼寫:「筆者絕無批評或指責任何個人或任何單位的想法,相反的,對於所有從事精神醫療工作的個人或團體所遇到的困難,筆者有極深刻的體驗,照顧精神病人是極為吃力不討好,而為社會上大多數人不想做的。可是要改善目前台灣地區精神醫療的種種問題,絕不是靠少數現有的人力和設施就能解決的,因為這是整體社會的問題。

是啊!如何照顧比我們弱勢的精神病人?這是考驗你我想要擁有怎樣的社會成熟度?以及保護彼此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的問題。

參考文獻:

陳永興(1981)。飛入杜鵑窩──台灣地區精神醫療實況報導。自費印刷書籍。

註:本文照片皆引自上述書籍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